厦门又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建
厦门又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建
厦门又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建
“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xīn)。”
行走福建,退役军人(tuìyìjūnrén)工作的创新活力(huólì)和高质量发展成果扑面而来——思政引领有效覆盖、安置就业提质增效、服务(fúwù)保障精准有为、优抚褒扬扎实推进、拥军支前成效显著……
聚焦退役军人(tuìyìjūnrén)事务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shēnhuàgǎigé)这一重大任务(rènwù),福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正在锚定全国一流,主动担当,真抓实干,为福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作出更大贡献。
绿意涌动的榕城,凤凰花(fènghuánghuā)盛开的鹭岛,红旗招展、青山环抱的古田镇……改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在闽山闽水间流动。随着“精、准、效(xiào)、实”四位一体工作体系逐渐成型,独特的“精准服务工作模式”聚焦退役军人所想所需,以数字赋能,用服务暖心,成为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领域(lǐngyù)进一步全面(quánmiàn)深化改革的突破口(tūpòkǒu)。
在这里,服务事项(shìxiàng)“一网通办”
2024年9月,“榕城老兵(lǎobīng)”一体化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作为(wèi)福建省首个“网上(wǎngshàng)退役军人事务局”,该平台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网通办”服务。
第八届数字中国(zhōngguó)建设峰会(fēnghuì)现场体验区,“榕城老兵”一体化平台精彩亮相
在(zài)福州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gōngzuò)的陈曼凌毕业于计算机专业,2021年开始参与“榕城老兵”一体化服务平台的前期调研(diàoyán)和系统建设。“为了更好(gènghǎo)地把各个业务(yèwù)处室的服务方向和退役军人的需求对应起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陈曼凌看来,“网上退役军人事务局”能够让全时、全域、全天候的“服务触角”伸得更长,精准捕捉需求,高效解决问题(jiějuéwèntí)。
56岁(suì)的(de)(de)老兵连忠齐于1976年3月退役,光荣牌不慎遗失后,他通过“榕城老兵”一体化服务平台提交了补换申请,福州市仓山区金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gōngzuòrényuán)第一(dìyī)时间将崭新的光荣牌送上门。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了解(liǎojiě)到,因配偶罹患癌症,连忠齐为筹措医疗费用将住房出售,现无固定住所。老兵的三个儿女中,儿子连德贵没有固定工作,两个女儿还在读书。“为尽快帮助(bāngzhù)这个家庭渡过难关,金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第一时间为连忠齐申请到困难补助金,还帮他找到工作,我(wǒ)在系统后台看到了整个帮扶过程。”陈曼凌介绍,“靶向发力,精准出击(chūjī),我们能为老兵做的事从单纯的业务办理延伸到他们工作、生活(shēnghuó)的方方面面。”
对2024年9月退役的(de)陈锡铭(chénxīmíng)来说,“榕城老兵”一体化服务平台成了他求职路上的好帮手。错过线下专场招聘会(zhāopìnhuì)后,陈锡铭在(zài)平台上提交了个人简历。“系统可以根据我们的专业,智能推送一些适配度高的岗位,我们还可以和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线上交流,求职过程非常顺利。”已经成功入职(rùzhí)一家生态环境科技企业的陈锡铭对未来充满信心(chōngmǎnxìnxīn)。
截至目前,“榕城(róngchéng)老兵”一体化服务平台的(de)用户人数达5.1万,日均登录量达700次。“一次登录、全域通办,平台打破省市两级服务平台之间(zhījiān)的壁垒,让服务内容在平台上实现互联互通。登录后,退役军人可以一键接入省级一体化系统办理退役报到、社保接续等事项。”从(cóng)陌生到熟悉,从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新人”到业务能手,陈曼凌(chénmànlíng)与“榕城老兵”一起(yìqǐ)成长起来。
数字化手段如同古榕树(róngshù)的气生根,在土壤中吸取养分,为服务保障工作的巨大“树冠(shùguān)”提供支撑,带来绿荫与果实。
与关注(guānzhù)软件功能性的年轻人不同,来自福州市梅峰军休(jūnxiū)所的89岁军休干部蒋晓根更看重线上服务平台的便捷性。通过(tōngguò)(tōngguò)福州市“智慧军休”信息服务平台,蒋晓根可以就医挂号、预约家政服务,还能够随时查看退休金明细,选择老年大学课程(kèchéng)。“军休干部通过新开发的适老性功能(xìnggōngnéng)输入语音指令后,可以直接跳转到相关服务模块,十分便利。”福州市军休中心工作人员冯怡薇介绍。
福州市“智慧军休”信息服务(fúwù)平台于2022年6月(yuè)上线试运行,对医疗、养老、老年大学等资源进行整合,为军休干部提供一站式(yīzhànshì)服务。
“福州市有2400多位军休干部,经过统计我们发现,有700多位比较活跃的用户(yònghù),他们经常在平台上(shàng)浏览信息,预约课程和相关服务。”对冯怡薇而言,“智慧(zhìhuì)军休”为她的工作增添了许多便利,但(dàn)要做到事无巨细,仅仅依靠线上平台是不够的。
“每位工作人员包片(bāopiàn)服务(fúwù)10余位军休干部,对于高龄、独居的老兵,要经常进行上门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在冯怡薇和(hé)市军休中心的工作人员眼中,这些老兵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
89岁的(de)军休干部许宗明家住闽清县,儿子长期在外地工作。“那次,许老(xǔlǎo)早上5点多起床(qǐchuáng)打水时不慎摔伤,他第一时间和(hé)我们取得联系,我和同事紧急与福州市区的医院对接,因为送医及时,老兵很快就痊愈了。”这次工作经历让冯怡薇记忆犹新。在依靠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fúwù)效能的同时,线下服务也起到了很好的补充(bǔchōng)作用,诠释了“分类保障,精准服务”的内涵。
2025年3月7日,福州市正式启用退役军人(jūnrén)电子优待证。只需打开手机里的“榕城老兵”一体化服务平台(fúwùpíngtái)亮证,退役军人便能享受与(yǔ)实体卡同样的优待服务。数字赋能,升级服务,“榕城老兵”一体化服务平台与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bùmén)打造的“军人退役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台能够进行实时的信息联动与服务联通,通过整合8个部门、12项业务,让退役报到、社保接续等(děng)事项实现(shíxiàn)“一窗办、一次办”。“军人退役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台运行以来,申报材料精简(jīngjiǎn)70%,手续办理(bànlǐ)时间缩短50%以上,打通了服务退役军人的“最后一公里(gōnglǐ)”。
在这里(zhèlǐ),“我与老兵面对面”
退役军人陈荣康曾在边防部队服役,1999年(nián)退役返乡,有(yǒu)15年军龄。“在祖国的大西北和战友们并肩作战的经历让我(wǒ)毕生难忘,现在能为老兵服务,我感到非常自豪,也(yě)很(hěn)有归属感。”陈荣康于2019年进入上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优抚安置和就业创业相关工作。
2025年3月,在“我与(yǔ)老兵面对面”常态化宣讲活动中,陈荣康结识了一位来自上杭县南阳镇的参战老兵。“这位(zhèwèi)战友叫龚丁生,因患鼻咽癌导致家庭生活困难,手术后仍需定期(dìngqī)住院治疗。”
“通过宣讲活动相识后,我们聊了很多,每次见到他,我都会想起自己的老班长。”除了帮助龚丁生申请(shēnqǐng)困难(kùnnán)补助金,陈荣康还将他列入常态化联系(liánxì)重点关爱对象,动员社会力量为其捐款。
“我与老兵(lǎobīng)面对面”常态化宣讲活动
作为(zuòwéi)“精准服务工作模式”的重要载体,2023年以来,在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织的“我(wǒ)与老兵面对面”宣讲活动中,退役军人工作者走进基层,来到老兵身边,讲政策、听心声,和服务对象(duìxiàng)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jiějué)实际困难。
“我常到老兵家里去,问问他们最近(zuìjìn)身体(shēntǐ)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烦心事。‘我与老兵面对面’,人和人一见面,自然就(jiù)亲近了,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yíngrènérjiě)。”陈荣康累计参加宣讲100余场次,积极为老兵排忧解难,成了他们的“贴心人”。
作为“近而亲”“短而实”“小而精”的(de)思政工作(gōngzuò)品牌,“我与老兵面对面”不是简单(jiǎndān)的我说你听、你讲(jiǎng)我记,而是一次次深入有效的交流互动。“讲政策法规,讲红色故事,讲退役军人典型事迹,还要讲讲战友们身边(shēnbiān)的事、家里的事,让宣讲成为桥梁,通过(tōngguò)‘政策上解惑、思想上解压、生活上解难’,凸显‘军味兵情’,实现精准服务。”上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革命老区,上杭(shàngháng)有着丰富的红色(hóngsè)资源。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走近老兵,让红色宣讲赋能精准服务,让红色故事深入人心,是“我与老兵面对面”宣讲团一直(yìzhí)以来努力的方向。
2024年8月,省级“我与老兵面对(duì)面”宣讲团成员、上杭县旧县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钟荣娣在宣讲过程中结识了长期(chángqī)居住(jūzhù)在城区的(de)(de)(de)老兵谢美洪。经过面对面交谈,钟荣娣了解到,因安装在楼道墙壁上的空调外机被邻居私自拆除且协商无果,老兵深受困扰。钟荣娣与同为宣讲团成员的陈荣康立即与司法、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多次上门走访并与住户协商,最终顺利解决(jiějué)纠纷。此外,陈荣康还通过(tōngguò)宣讲进行普法,引导老兵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面对面的交流不仅送来了好政策,还送来了实实在在(shíshízàizài)的温暖!”谢美洪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老兵对工作人员亲人般的情感。
2023年以来,福建省共组建5600多支宣讲(xuānjiǎng)队伍,面向70余万人次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yōufǔduìxiàng)开展面对面宣讲。
在田间地头,在老兵家中,随着退役军人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见面率”的提升,“宣讲+帮扶”的双重(shuāngchóng)实效引发了(le)思想政治工作与精准服务的同频共振(gòngzhèn),让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近。
在这里,就业服务(fúwù)“全链条”
再过几天,“兵教师”颜章(yánzhāng)彬在厦门市同安区新民(xīnmín)中心小学任教就要满一年了。
2009年,在厦门理工学院(lǐgōngxuéyuàn)读大专的颜章彬报名参军,2014年退役后,他通过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四川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专升本学习(xuéxí),取得(qǔde)本科学历。
2022年(nián),《厦门市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工作方案(试行)》出台后,颜章彬于同年9月报名参加培训。“教师是我的理想职业,在(zài)和战友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真本领,教书育人的信念也愈加坚定。”2023年5月取得教师资格证后,颜章彬在厦门市中小学(xiǎoxué)职业学校教师公开招聘中报考了小学语文教师的退役军人专岗,并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成为(chéngwéi)同安区新民(xīnmín)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从军营(jūnyíng)到讲台,在新岗位上(shàng)发光发热的颜章彬干劲满满,成就感十足。
“我们每年为退役军人提供不少于100个教师职业培养(péiyǎng)指标,对他们进行为期一年的免费专项培训。”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shìwùjú)相关负责人(fùzérén)介绍。“兵教师”专项培训采取与师范类本科生(běnkēshēng)相同的管理模式,在师德师(shīdéshī)风、学科素养、教学能(néng)力等方面(fāngmiàn)对退役军人进行教师资格证考前培训和职业能力培养。通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中小学带教导师和高校学业导师能让退役军人更好地掌握教学技能,实现职业转型。
与此同时,自2023年起(qǐ),厦门市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de)一线教师岗位作为“兵教师”专岗,并设置事业编教学辅助(fǔzhù)岗位用于接收退役军人。
“厦门户籍或厦门市(xiàménshì)接收安置的战友,只要(zhǐyào)想考取教师资格证,都可以免费参加培训,还有机会通过招聘考试(kǎoshì)走上‘兵教师’专岗。”颜章彬说,2023年,共有69名退役军人进入厦门市退役军人师资班培训,其中(qízhōng)48人顺利考取教师资格证。
2024年9月,在总结巩固2022年《厦门市实施退役军人教师(jiàoshī)(jiàoshī)培养计划工作(gōngzuò)方案(试行)》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厦门市出台了《厦门市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升级版。该文件进一步优化(yōuhuà)完善“兵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机制,将符合条件的省内高校和优质教育(jiàoyù)培训机构(jīgòu)纳入福建省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黄页,鼓励常态化开展教师资格证考前培训。
2025年2月,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依托集美大学和厦门市金(jīn)海峡高级人才培训中心(péixùnzhōngxīn)开展了上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前培训。
通过对就业创业服务(fúwù)进行从(cóng)起点到终点的(de)全程把控,构建“需求识别—方案设计—执行反馈”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bùmén)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就业跟踪”促就业服务体系成为“精准服务工作模式”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领域落地的重要抓手(zhuāshǒu)。
通过开展“兵教师”专项培训、设置“兵教师”专岗,为(wèi)退役军人提供精准、有效(yǒuxiào)的就业服务,在厦门,这样的有益探索结出了硕果。
通过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根据退役军人(tuìyìjūnrén)的求职需求和工作经历,有针对性地(dì)进行就业指导、技能(jìnéng)培训和就业跟踪,越来越(yuèláiyuè)多退役军人能够借助退役军人教育学院、技能培训班和“百企千岗招聘会”活动,走上心仪的工作岗位。
“冲!动作要快(kuài)!”在厦门市同安区第三实验小学二年级的体育课上(shàng),“兵(bīng)教师”陈翼桁正带着孩子们训练。曾在武警某特战大队服役的他将一系列“军味”十足的体育实训课程带入校园,让孩子们在强健体魄(tǐpò)的同时接受国防教育。
陈翼桁于2019年退役复学,2023年从(cóng)非公费师范生顺利转为公费师范生,并于同年走上教师岗位。“将符合条件的厦门市在校非公费师范生退役军人纳入定向师范生进行培养,毕业后由生源(shēngyuán)地教育行政部门接收、安置至中小学任教”,符合《厦门市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jìhuà)工作(gōngzuò)方案(试行)》相关规定的陈翼桁成为(chéngwéi)该市首位(shǒuwèi)享受此待遇的退役军人。任教后,他为讲台增添了一抹“橄榄绿”。
在厦门市同安区第三实验小学(xiǎoxué)二年级的体育课上(shàng),“兵教师”陈翼桁正带着孩子们训练
在美丽的鹭岛,随着“选、培、聘(pìn)、管、用”一体化“兵(bīng)教师”培养使用机制的推行,越来越(yuèláiyuè)多退役军人走进“绿色方阵”,成为校园里立德树人的“兵力量”。
“退役军人关注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抓住什么、推进(tuījìn)什么,抓住一切有利(yǒulì)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推动服务保障更加精准、便捷可及……”爱拼才能赢,八闽大地上,精准服务的暖(nuǎn)心答卷正在(zhèngzài)徐徐展开。
文章来源:中国退役军人(tuìyìjūnrén)(ID:zgtyjr)。转载需注明来自“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众(gōngzhòng)号,否则视为侵权。
素材来源:中国(zhōngguó)(zhōngguó)退役军人综合《中国退役军人》杂志2025年第6期
作者: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 薛薇(xuēwēi)


“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xīn)。”
行走福建,退役军人(tuìyìjūnrén)工作的创新活力(huólì)和高质量发展成果扑面而来——思政引领有效覆盖、安置就业提质增效、服务(fúwù)保障精准有为、优抚褒扬扎实推进、拥军支前成效显著……
聚焦退役军人(tuìyìjūnrén)事务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shēnhuàgǎigé)这一重大任务(rènwù),福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正在锚定全国一流,主动担当,真抓实干,为福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作出更大贡献。
绿意涌动的榕城,凤凰花(fènghuánghuā)盛开的鹭岛,红旗招展、青山环抱的古田镇……改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在闽山闽水间流动。随着“精、准、效(xiào)、实”四位一体工作体系逐渐成型,独特的“精准服务工作模式”聚焦退役军人所想所需,以数字赋能,用服务暖心,成为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领域(lǐngyù)进一步全面(quánmiàn)深化改革的突破口(tūpòkǒu)。

在这里,服务事项(shìxiàng)“一网通办”
2024年9月,“榕城老兵(lǎobīng)”一体化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作为(wèi)福建省首个“网上(wǎngshàng)退役军人事务局”,该平台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网通办”服务。

第八届数字中国(zhōngguó)建设峰会(fēnghuì)现场体验区,“榕城老兵”一体化平台精彩亮相
在(zài)福州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gōngzuò)的陈曼凌毕业于计算机专业,2021年开始参与“榕城老兵”一体化服务平台的前期调研(diàoyán)和系统建设。“为了更好(gènghǎo)地把各个业务(yèwù)处室的服务方向和退役军人的需求对应起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陈曼凌看来,“网上退役军人事务局”能够让全时、全域、全天候的“服务触角”伸得更长,精准捕捉需求,高效解决问题(jiějuéwèntí)。
56岁(suì)的(de)(de)老兵连忠齐于1976年3月退役,光荣牌不慎遗失后,他通过“榕城老兵”一体化服务平台提交了补换申请,福州市仓山区金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gōngzuòrényuán)第一(dìyī)时间将崭新的光荣牌送上门。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了解(liǎojiě)到,因配偶罹患癌症,连忠齐为筹措医疗费用将住房出售,现无固定住所。老兵的三个儿女中,儿子连德贵没有固定工作,两个女儿还在读书。“为尽快帮助(bāngzhù)这个家庭渡过难关,金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第一时间为连忠齐申请到困难补助金,还帮他找到工作,我(wǒ)在系统后台看到了整个帮扶过程。”陈曼凌介绍,“靶向发力,精准出击(chūjī),我们能为老兵做的事从单纯的业务办理延伸到他们工作、生活(shēnghuó)的方方面面。”
对2024年9月退役的(de)陈锡铭(chénxīmíng)来说,“榕城老兵”一体化服务平台成了他求职路上的好帮手。错过线下专场招聘会(zhāopìnhuì)后,陈锡铭在(zài)平台上提交了个人简历。“系统可以根据我们的专业,智能推送一些适配度高的岗位,我们还可以和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线上交流,求职过程非常顺利。”已经成功入职(rùzhí)一家生态环境科技企业的陈锡铭对未来充满信心(chōngmǎnxìnxīn)。
截至目前,“榕城(róngchéng)老兵”一体化服务平台的(de)用户人数达5.1万,日均登录量达700次。“一次登录、全域通办,平台打破省市两级服务平台之间(zhījiān)的壁垒,让服务内容在平台上实现互联互通。登录后,退役军人可以一键接入省级一体化系统办理退役报到、社保接续等事项。”从(cóng)陌生到熟悉,从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新人”到业务能手,陈曼凌(chénmànlíng)与“榕城老兵”一起(yìqǐ)成长起来。
数字化手段如同古榕树(róngshù)的气生根,在土壤中吸取养分,为服务保障工作的巨大“树冠(shùguān)”提供支撑,带来绿荫与果实。

与关注(guānzhù)软件功能性的年轻人不同,来自福州市梅峰军休(jūnxiū)所的89岁军休干部蒋晓根更看重线上服务平台的便捷性。通过(tōngguò)(tōngguò)福州市“智慧军休”信息服务平台,蒋晓根可以就医挂号、预约家政服务,还能够随时查看退休金明细,选择老年大学课程(kèchéng)。“军休干部通过新开发的适老性功能(xìnggōngnéng)输入语音指令后,可以直接跳转到相关服务模块,十分便利。”福州市军休中心工作人员冯怡薇介绍。
福州市“智慧军休”信息服务(fúwù)平台于2022年6月(yuè)上线试运行,对医疗、养老、老年大学等资源进行整合,为军休干部提供一站式(yīzhànshì)服务。
“福州市有2400多位军休干部,经过统计我们发现,有700多位比较活跃的用户(yònghù),他们经常在平台上(shàng)浏览信息,预约课程和相关服务。”对冯怡薇而言,“智慧(zhìhuì)军休”为她的工作增添了许多便利,但(dàn)要做到事无巨细,仅仅依靠线上平台是不够的。
“每位工作人员包片(bāopiàn)服务(fúwù)10余位军休干部,对于高龄、独居的老兵,要经常进行上门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在冯怡薇和(hé)市军休中心的工作人员眼中,这些老兵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
89岁的(de)军休干部许宗明家住闽清县,儿子长期在外地工作。“那次,许老(xǔlǎo)早上5点多起床(qǐchuáng)打水时不慎摔伤,他第一时间和(hé)我们取得联系,我和同事紧急与福州市区的医院对接,因为送医及时,老兵很快就痊愈了。”这次工作经历让冯怡薇记忆犹新。在依靠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fúwù)效能的同时,线下服务也起到了很好的补充(bǔchōng)作用,诠释了“分类保障,精准服务”的内涵。
2025年3月7日,福州市正式启用退役军人(jūnrén)电子优待证。只需打开手机里的“榕城老兵”一体化服务平台(fúwùpíngtái)亮证,退役军人便能享受与(yǔ)实体卡同样的优待服务。数字赋能,升级服务,“榕城老兵”一体化服务平台与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bùmén)打造的“军人退役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台能够进行实时的信息联动与服务联通,通过整合8个部门、12项业务,让退役报到、社保接续等(děng)事项实现(shíxiàn)“一窗办、一次办”。“军人退役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台运行以来,申报材料精简(jīngjiǎn)70%,手续办理(bànlǐ)时间缩短50%以上,打通了服务退役军人的“最后一公里(gōnglǐ)”。

在这里(zhèlǐ),“我与老兵面对面”
退役军人陈荣康曾在边防部队服役,1999年(nián)退役返乡,有(yǒu)15年军龄。“在祖国的大西北和战友们并肩作战的经历让我(wǒ)毕生难忘,现在能为老兵服务,我感到非常自豪,也(yě)很(hěn)有归属感。”陈荣康于2019年进入上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优抚安置和就业创业相关工作。
2025年3月,在“我与(yǔ)老兵面对面”常态化宣讲活动中,陈荣康结识了一位来自上杭县南阳镇的参战老兵。“这位(zhèwèi)战友叫龚丁生,因患鼻咽癌导致家庭生活困难,手术后仍需定期(dìngqī)住院治疗。”
“通过宣讲活动相识后,我们聊了很多,每次见到他,我都会想起自己的老班长。”除了帮助龚丁生申请(shēnqǐng)困难(kùnnán)补助金,陈荣康还将他列入常态化联系(liánxì)重点关爱对象,动员社会力量为其捐款。

“我与老兵(lǎobīng)面对面”常态化宣讲活动
作为(zuòwéi)“精准服务工作模式”的重要载体,2023年以来,在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织的“我(wǒ)与老兵面对面”宣讲活动中,退役军人工作者走进基层,来到老兵身边,讲政策、听心声,和服务对象(duìxiàng)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jiějué)实际困难。
“我常到老兵家里去,问问他们最近(zuìjìn)身体(shēntǐ)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烦心事。‘我与老兵面对面’,人和人一见面,自然就(jiù)亲近了,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yíngrènérjiě)。”陈荣康累计参加宣讲100余场次,积极为老兵排忧解难,成了他们的“贴心人”。
作为“近而亲”“短而实”“小而精”的(de)思政工作(gōngzuò)品牌,“我与老兵面对面”不是简单(jiǎndān)的我说你听、你讲(jiǎng)我记,而是一次次深入有效的交流互动。“讲政策法规,讲红色故事,讲退役军人典型事迹,还要讲讲战友们身边(shēnbiān)的事、家里的事,让宣讲成为桥梁,通过(tōngguò)‘政策上解惑、思想上解压、生活上解难’,凸显‘军味兵情’,实现精准服务。”上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革命老区,上杭(shàngháng)有着丰富的红色(hóngsè)资源。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走近老兵,让红色宣讲赋能精准服务,让红色故事深入人心,是“我与老兵面对面”宣讲团一直(yìzhí)以来努力的方向。
2024年8月,省级“我与老兵面对(duì)面”宣讲团成员、上杭县旧县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钟荣娣在宣讲过程中结识了长期(chángqī)居住(jūzhù)在城区的(de)(de)(de)老兵谢美洪。经过面对面交谈,钟荣娣了解到,因安装在楼道墙壁上的空调外机被邻居私自拆除且协商无果,老兵深受困扰。钟荣娣与同为宣讲团成员的陈荣康立即与司法、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多次上门走访并与住户协商,最终顺利解决(jiějué)纠纷。此外,陈荣康还通过(tōngguò)宣讲进行普法,引导老兵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益。“面对面的交流不仅送来了好政策,还送来了实实在在(shíshízàizài)的温暖!”谢美洪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老兵对工作人员亲人般的情感。
2023年以来,福建省共组建5600多支宣讲(xuānjiǎng)队伍,面向70余万人次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yōufǔduìxiàng)开展面对面宣讲。
在田间地头,在老兵家中,随着退役军人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见面率”的提升,“宣讲+帮扶”的双重(shuāngchóng)实效引发了(le)思想政治工作与精准服务的同频共振(gòngzhèn),让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近。

在这里,就业服务(fúwù)“全链条”
再过几天,“兵教师”颜章(yánzhāng)彬在厦门市同安区新民(xīnmín)中心小学任教就要满一年了。
2009年,在厦门理工学院(lǐgōngxuéyuàn)读大专的颜章彬报名参军,2014年退役后,他通过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四川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专升本学习(xuéxí),取得(qǔde)本科学历。
2022年(nián),《厦门市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工作方案(试行)》出台后,颜章彬于同年9月报名参加培训。“教师是我的理想职业,在(zài)和战友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真本领,教书育人的信念也愈加坚定。”2023年5月取得教师资格证后,颜章彬在厦门市中小学(xiǎoxué)职业学校教师公开招聘中报考了小学语文教师的退役军人专岗,并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成为(chéngwéi)同安区新民(xīnmín)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从军营(jūnyíng)到讲台,在新岗位上(shàng)发光发热的颜章彬干劲满满,成就感十足。

“我们每年为退役军人提供不少于100个教师职业培养(péiyǎng)指标,对他们进行为期一年的免费专项培训。”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shìwùjú)相关负责人(fùzérén)介绍。“兵教师”专项培训采取与师范类本科生(běnkēshēng)相同的管理模式,在师德师(shīdéshī)风、学科素养、教学能(néng)力等方面(fāngmiàn)对退役军人进行教师资格证考前培训和职业能力培养。通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中小学带教导师和高校学业导师能让退役军人更好地掌握教学技能,实现职业转型。
与此同时,自2023年起(qǐ),厦门市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de)一线教师岗位作为“兵教师”专岗,并设置事业编教学辅助(fǔzhù)岗位用于接收退役军人。
“厦门户籍或厦门市(xiàménshì)接收安置的战友,只要(zhǐyào)想考取教师资格证,都可以免费参加培训,还有机会通过招聘考试(kǎoshì)走上‘兵教师’专岗。”颜章彬说,2023年,共有69名退役军人进入厦门市退役军人师资班培训,其中(qízhōng)48人顺利考取教师资格证。
2024年9月,在总结巩固2022年《厦门市实施退役军人教师(jiàoshī)(jiàoshī)培养计划工作(gōngzuò)方案(试行)》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厦门市出台了《厦门市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升级版。该文件进一步优化(yōuhuà)完善“兵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机制,将符合条件的省内高校和优质教育(jiàoyù)培训机构(jīgòu)纳入福建省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黄页,鼓励常态化开展教师资格证考前培训。
2025年2月,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依托集美大学和厦门市金(jīn)海峡高级人才培训中心(péixùnzhōngxīn)开展了上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前培训。
通过对就业创业服务(fúwù)进行从(cóng)起点到终点的(de)全程把控,构建“需求识别—方案设计—执行反馈”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bùmén)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就业跟踪”促就业服务体系成为“精准服务工作模式”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领域落地的重要抓手(zhuāshǒu)。
通过开展“兵教师”专项培训、设置“兵教师”专岗,为(wèi)退役军人提供精准、有效(yǒuxiào)的就业服务,在厦门,这样的有益探索结出了硕果。
通过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根据退役军人(tuìyìjūnrén)的求职需求和工作经历,有针对性地(dì)进行就业指导、技能(jìnéng)培训和就业跟踪,越来越(yuèláiyuè)多退役军人能够借助退役军人教育学院、技能培训班和“百企千岗招聘会”活动,走上心仪的工作岗位。
“冲!动作要快(kuài)!”在厦门市同安区第三实验小学二年级的体育课上(shàng),“兵(bīng)教师”陈翼桁正带着孩子们训练。曾在武警某特战大队服役的他将一系列“军味”十足的体育实训课程带入校园,让孩子们在强健体魄(tǐpò)的同时接受国防教育。
陈翼桁于2019年退役复学,2023年从(cóng)非公费师范生顺利转为公费师范生,并于同年走上教师岗位。“将符合条件的厦门市在校非公费师范生退役军人纳入定向师范生进行培养,毕业后由生源(shēngyuán)地教育行政部门接收、安置至中小学任教”,符合《厦门市实施退役军人教师培养计划(jìhuà)工作(gōngzuò)方案(试行)》相关规定的陈翼桁成为(chéngwéi)该市首位(shǒuwèi)享受此待遇的退役军人。任教后,他为讲台增添了一抹“橄榄绿”。

在厦门市同安区第三实验小学(xiǎoxué)二年级的体育课上(shàng),“兵教师”陈翼桁正带着孩子们训练
在美丽的鹭岛,随着“选、培、聘(pìn)、管、用”一体化“兵(bīng)教师”培养使用机制的推行,越来越(yuèláiyuè)多退役军人走进“绿色方阵”,成为校园里立德树人的“兵力量”。
“退役军人关注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抓住什么、推进(tuījìn)什么,抓住一切有利(yǒulì)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推动服务保障更加精准、便捷可及……”爱拼才能赢,八闽大地上,精准服务的暖(nuǎn)心答卷正在(zhèngzài)徐徐展开。

文章来源:中国退役军人(tuìyìjūnrén)(ID:zgtyjr)。转载需注明来自“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众(gōngzhòng)号,否则视为侵权。
素材来源:中国(zhōngguó)(zhōngguó)退役军人综合《中国退役军人》杂志2025年第6期
作者: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 薛薇(xuēwēi)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